
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温度计
常用液体 水银 酒精 煤油
水银:300℃+
酒精:110℃-
常用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
寒暑表(-30℃~50℃)
体温计
原理 热胀冷缩
结构
细玻璃管:更精确
摄氏度
单位:摄氏度
符号:℃
0℃以上:正号省略
0℃以下:加负号,读作零下xxx
规定 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0℃
沸水:100℃
0℃不是没有温度
温度计使用
量程: 温度计可测量的最高 最低温度范围
测量物体温度 不能超过 温度计量程范围
过高:胀破
过低:测不出
分度值
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
注意
- 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 不能碰到底/壁
- 示数稳定后 读数
- 读数时,玻璃泡要 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体温计
量程:35℃~42℃ 不能 沸水 消毒
分度值:0.1℃
- 使用前握紧玻璃管用力下甩
- 测量时 水银膨胀 通过 缩口 升到直管内
- 读数时 离开人体 水银遇冷收缩 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 在缩口处断开 故指示原来温度
融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
随温度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间变化:固、液、气
融化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融化:从 固态 到 液态 (冰to水 蜡烛to烛滴
凝固:从 液态 到 固态 (水to冰 岩浆to火山岩
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探究 温度变化、状态变化 规律
实验器材、药品
酒精灯 铁架台 试管 温度计 石棉网 搅拌器 烧杯 火柴
冰 石蜡
器材组装从下到上
水浴加热 使海波受热均匀
只能加热 熔点<100℃ 的物质
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有一个特定的熔点温度 融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但温度不变
石蜡融化过程温度变化规律 没有一个特定的熔点温度 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温度上升
晶体
有确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
没有确定融化温度 的固体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 但停止加热 熔化过程就会停止
晶体被加热时 分子运动剧烈 分子间束缚减弱 呈流动性 则处于熔化过程,为了熔化过程的持续 需要对晶体继续加热
凝固
凝固时融化的逆过程
晶体
凝固点 冰形成时固定的温度
非晶体
既没有熔点 也没有凝固点
汽化与液化
汽化
物质汽化方式:沸腾 蒸发(都需要吸热
沸腾
一定的温度下 液体的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 剧烈汽化 现象
当 时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40 | 60 | 8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蒸发
随时都在发生 没有温度限制 只有表面蒸发
温度 | 表面积 | 表面流速 | 蒸发 |
---|---|---|---|
高 | 大 | 快 | 快 |
沸点
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时的温度
海拔每+1km 沸点-3℃
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沸点越低
分子
沸腾过程中 大量分子脱离周围分子引力而飞出 来自外界的热量为分子挣脱引力 提供能量 但无多余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使沸腾过程继续 必须对液体加热
因为在任何温度下 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能量 挣脱周围液体分子吸引 从而脱离液面 飞向空中 形成 蒸发
液化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可见的是遇冷后变成的小液滴
雾和云含有大量的小水滴,只是云在空中,雾则接近地面
升华与凝华
加热时 碘(紫黑色固体) 吸收热量 升华 形成 碘蒸气(淡紫色
停止加热后 碘 放出热量 凝华 形成 烧瓶内壁、玻璃片上有黑色碘颗粒,
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也是 吸热 的过程
人工降雨
将干冰喷如冷空气层 干冰升华 大量吸热 冷空气层温度急剧下降 冷空气层中水蒸气变成小冰晶 小冰晶变大后落下 下落过程中遇暖气流 融化 形成降雨
凝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升华的逆过程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珍惜每一滴水
- 感谢您!!